席慕蓉說:「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九把刀說:「青春是一場大雨。即使感冒了,也盼望回頭再淋它一次」;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說到:「青春是一場遠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場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場傷痛,來不及了」。正因為青春一生只有一次,也存在著許多的第一次,不管是快樂、熱血還是遺憾與傷痛,都是令人一輩子回味,促使人成長的經驗,也正因為人們對青春有著這樣不可逆性的惆悵與回望,無論是詩、小說、電影,都愛歌詠青春。近期有許多的電影,就是藉由各種友情連結的方式,描繪青春的各種面向,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陳可辛導演的《海闊天空》、白百合與彭于晏主演的《分手合約》,到這部電影《小時代》,都從青春出發,眺望社會。
「當青春變成舊照片,當舊照片變成回憶,當我們終於站在分岔的路口,孤獨、失望、徬徨、殘忍,上帝打開了那扇,叫作成長的大門。」
《小時代》(Tiny Times 1.0, 2013)改編自中國小說家郭敬明的同名小說,《小時代》的小說總共有三集,其中的第一集《小時代1.0摺紙時代》拍攝成了電影且被分成了兩集,同時也將拍成電視劇。電影第一集的故事發生在經濟飛速發展時期的上海,四個來自不同成長環境的女孩-林蕭、南湘、顧里、唐宛如因為住在同一間宿舍中,日益培養出深厚的感情,但是到了大學即將畢業的時刻,林蕭到了M.E.雜誌進行實習,在那裡遇到了執行主編宮洺和秘書Kitty,負責催當紅作家周崇光的稿件,沒想到,林蕭竟因為這個工作與男友簡溪的感情狀態觸礁,而南湘則與暴力男友席城分分合合,每每讓自己落得傷痕累累的下場,唐宛如則是在一次小意外中遇到了讓她怦然心動的男孩衛海,擁有強勢個性的顧里則是用著她能幹的處事態度,幫好朋友們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只是再堅強的她,也有脆弱的時候。在浩瀚的宇宙,微茫渺小的他們,正在製造他們精彩炫爛的小時代。
其實《小時代》有很多令人喜歡的特質,但是相反的,他也存在著很多令人厭惡的層面,將這些觀點總和來說,《小時代》就淪為擁有俊男美女的卡司陣容,和高級時尚的服裝場景,打破這些華美精緻的包裝後,就是一個不知道發生在什麼時代的超現實感,和不食人間煙火的疏離感,還有不合「電影」質感的造作感,也難怪電影上映,會馬上招致各界的惡評,卻也得到了難以忽視的高票房,不過相信高票房多半來自演員的粉絲號召力吧,看看本片卡司《轉生術》楊冪、《愛LOVE》郭采潔、《南方小羊牧場》柯震東、《女朋友。男朋友》鳳小岳、《沉睡的青春》郭碧婷、陳學冬、Hold住姐謝依霖等。
就整體這樣觀賞下來,《小時代》有很多特質,不難不喜歡,像是電影中製造出像《慾望城市》的奢華時尚感,強調著四個女生互相扶持的美好情誼,還有很可愛逗趣的互動,一些她們相互打鬧的畫面,和自我調侃的笑點台詞,都是讓人看了舒服的(但是這不代表我受得了其他矯揉造作的台詞,待會說)。只不過,像《慾望城市》這一點卻同時是《小時代》的缺點,任何拿來批評《慾望城市》的評語都可以完整的搬移過來,例如女主角不管是凱莉也好,還是林蕭也罷,都有些共通點,都看起來沒有在做什麼事情,但是卻能一直闖禍,闖了禍躲到了姊妹的懷抱裡,什麼事情都可以(靠姐妹)解決,還好她有個萬能姐妹顧里,不然實在不知道林蕭怎麼活到20幾歲的。
同時《小時代》在林蕭實習工作這條故事線的製作手法,也像極了《穿著PRADA的惡魔》,同樣是沒做什麼事就被上司錄取,《穿著PRADA的惡魔》中的小安雖然穿著格格不入,卻有些不一樣的特質被米蘭達看見而採用,反觀《小時代》,林蕭雖然也是格格不入,但她卻是大剌剌的給摔了一跤,這樣就被錄取了,有點難以理解,好吧,也許是那個在電梯中的巧遇和及時伸出援手對於他的印象分數有用,這也告訴著我們,隨時隨地都要準備好自己,讓自己可以呈現好的一面給陌生人,製造良好的印象分數,第一面總是重要的。像《穿著PRADA的惡魔》的部分,還有辦公室的陳設和工作性質,同樣都是雜誌的主編,同樣都是兩個助理相面向而坐,而老闆則是一個辦公室獨立在內,不讓人聯想也難。
再說到導演兼編劇,同時也是小說原著作者的郭敬明,其實作為新導演,電影的運鏡和剪接等方面的運作,他大概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很多畫面我個人觀賞起來都覺得不錯,像是一個初雪的夜晚,搭配歌曲,畫面出現這些好姐妹看雪依偎的樣子,情人、朋友一起看著天空,很有意境,另外,林蕭和Kitty發現大雪壓垮了舞台,從天空斜了一個角度俯拍兩人落寞的樣子,林蕭在高速公路上看著堵塞的交通,從背面拍著無助的身影,我都還蠻喜歡的。不過有一些過於炫耀技巧的鏡頭,或者是超過畫面與橋段必須要的拍攝方式,倒也不少,舉個例子來說,四個女孩開學在校園中見面,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對話,鏡頭卻是繞著圈圈打轉,沒有這個必要,其實就不需要華麗,光這個鏡頭我就頭暈了。
更不用說,這個橋段當中,什麼「當月時經」被講成是「當時月經」,加上四個女孩兒上句不接下句的對談與調侃,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她們是剛見面就犯仇一樣,而對白的不自然,還不是只出現這一次,很多地方聽起來都是哪裡奇怪,哪裡尷尬的,明明這些演員應該是很熟的,拍起來卻都是不熟的感覺。對白的不自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太過文謅謅,已經超過所謂文青的感覺,而有種無病呻吟的詭異,最嚴重的就是女主角林蕭過場的對白,雖然有些文句念起來很合理,很有感觸,很契合畫面,但是大部分台詞都是讓人聽了雞皮疙瘩,然後不禁冒出一個問題:「你剛剛有演到這個層面嗎?」的感覺。喔,對,電影到最後,顧里請到周崇光為了推延時間而致的一段詞,聽起來完全不是即興致詞的感覺,而且其實對劇情也沒什麼幫助,在預告片中給女主角念雖然增加很多情調和氣氛,但在電影裡,什麼感覺都沒有,只有尷尬。
說到周崇光,我對作家總有把對自己的幻想投射到電影中這件事不算反感,因為這一點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大概就已經習慣了吧,看到周崇光這個角色出現在電影中,大概就是反映郭敬明自己對自己的想像,撇開這一點,我很不理解周崇光一大堆擠眉弄眼裝可愛的畫面到底為什麼會一刀未剪?尤其是片尾那一個不知道為什麼而脫的畫面,對著鏡頭一笑然後慢慢用光線填滿鏡頭過曝的畫面,我真的不懂。另外說到「脫」這件事,柯震東在戲中是為了洗澡而脫,那麼飾演衛海的杜天皓需要裸著上半身打羽毛球?好吧,如果是為了呈現陽光男孩的感覺,那為什麼飾演周崇光的陳學冬竟然是自己隨便的脫?如果是演員都要脫的話,為什麼女演員只有Hold住姐謝依霖脫?不懂啊!不懂~
再說到顧里,我真的覺得郭采潔演得不錯,把趾高氣昂的富二代演得很有聲有色,連中國口音也揣摩的很讓人入戲,只是,我不喜歡這樣的郭采潔啊,我喜歡的是那個剛出道,長髮飄逸,具有靈性與知性兼具的郭采潔,而不是現在濃妝豔抹,還有很多世俗化的怪里怪氣。不過,楊祐寧喜歡就好。對了,說到顧里這個角色,她的拜金思維太讓人難以接受了,尤其是那句「沒有物質的愛情就像是一盤散沙」,聽了差一點沒噴出我嘴中的雪碧(對,我本人超愛喝雪碧),說真的,《小時代》中充滿著金錢主義與外國媒體所說的男性主義,真的有點太超過到令人作嘔,也讓人不禁懷疑,郭敬明所描繪的,究竟是四個女性努力發光的小時代,還是唯物、功名與男性主義的黑暗時代。
《小時代》到了最後,即便出現很多的困境在這四個女孩的生活當中,最後還是用著很樂觀很正面的態度,讓青春再次的熱血起來,至少,正面價值強調友情與互助合作這一點,還是值得鼓勵的安排。總結來說,喜歡這些演員的人可以觀賞一下,只是對於故事中的人物與價值觀念,就姑且一笑而過吧,畢竟這是小說改編,也不需要對太多事情太認真,至少,就我所知,多數人的青春,都不是這樣過的。
顧里:你渾身上下哪一隻眼睛看見我不懂時尚(POSE)
我要繼續看第二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