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怎麼樣的一個狀態?
電影《壁花男孩》,改編自史蒂芬切波斯基的同名暢銷小說,小說原名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s本意為當壁花的報酬,壁花指的是在派對上只能站在一旁觀看的人,而在小說中則是指生活中被一般人給冷落,不被注意與重視的人們,這個句子原本是作者無意間說出的一句話,但後來他覺得很有意思,於是就寫出了這樣一本半自傳式的小說。電影由作者本人進行劇本的改編與導演,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壁花男孩》緊抓住了原著小說的精神和最想表達的東西,電影透過第一人稱的觀點,探討人人都會經歷過的青春期,對於自我的認同、愛情的初探、兩性關係的捉摸有深層的刻畫,他不是一部不著邊際浪漫華麗的愛情電影,而是一部貼近你我的青春紀實。
本文以下提及些許劇情,請斟酌閱讀!
《壁花男孩》找來了羅根勒曼、伊薩米勒、艾瑪華森三位演員擔任主角,其實是非常有趣的,這三位年輕演員呢演出的作品都不多,但是在本片都有蠻不錯的演技突破,最搶眼的當然就是擺脫演了十年的《哈利波特》,從妙麗轉換成這位叛逆卻活潑的女孩珊,艾瑪華森在《壁花男孩》中,一站出來整個氣勢就不太相同了,頂著一頭俏麗短髮詮釋起叛逆女孩,在面對感情世界的複雜心境時,那種複雜卻內斂,想要成熟卻受困於不想長大的心情裡,層層堆疊,有別於《哈利波特》裡總是略嫌淺薄的演技詮釋,艾瑪華森真的給人很驚艷的演出。
男主角羅根勒曼也是很讓人驚訝,他的作品不多,且在《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劍客聯盟:雲端之戰》中,都是不太亮眼的表現,到了《壁花男孩》,由他詮釋受到幼年時期的創傷影響,致使他在心理上產生一些陰霾,無法跨出自己畫下的限界,在同儕中被視為怪咖無法融入的青少年,也許是剛邁入20歲的階段,也還沒被好萊塢的習氣感染,羅根勒曼的單純和羞澀直接影響了查理這個角色,也使得查理在體驗人生的許多初次與面對困境時,觀眾能夠接受他的帶領,感同身受,在他難過的時候跟著難過,在困惑的時候跟著困惑,在他心理狀態不穩開始發作時,感到心疼有一絲絲的憐憫。
但最是無可限量的應該是飾演派翠克的伊薩米勒,記得在年初的時候看了《凱文怎麼了》,旋即被他那深沉邪惡的眼神給震懾到,也大概是因為這樣我在觀影前很不喜歡他,不過在《壁花男孩》中,他轉變成很討喜的派翠克,片中很多的笑點都是來自於他,但他的人生卻也是有著重重難以言喻的傷痛,但他卻選擇了用瘋狂與笑容掩蓋之,著實讓人心疼。一段派翠克和查理夜遊到山間的談心橋段,那一種講出自己的故事,明明是如此的沉重與悲傷,卻是如此無關痛癢的釋然,在那一刻,空氣猶如凝結的冷冽,刺進心頭,如此自然而然的展現角色深度的傷悲,對19歲的演員(對!你沒看錯,他比羅根勒曼年輕)來說,確實很不容易。
每個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一段時光,不諱言,個人在觀賞《壁花男孩》的時候,投射了不少個人的情緒在電影之中,壁花的人生,似乎能夠這麼的體會一點,那種感覺是無以衡量的無奈與孤寂,電影中,多處查理自己一個人坐在角落的時光,看著人們而淺露笑容,那種笑,不為什麼,是對於人們打鬧一塊的一種欣羨,想要擁有同樣生活的渴望,淺淺的一幕帶過,那卻是對壁花們最好的描摹。
至於青春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文初這樣的一個問句,是否有讓你回想到一些片段和畫面?也許是無窮盡的課業考試在逼著你走,也許是瘋狂叛逆的做出一些現在回想起來都很趣味的事情,無論是怎麼樣的情景,青春,無可避免的就是面臨身心靈的急速轉變,我們對於自我存在的反覆思辯,你可曾站在鏡子前好好的觀察自己問問自己為何存在這個世界?然後我們透過朋友、透過反抗既有的規定來證明自己存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幕,大概也是全片中最美的一幕,就是當三人聽著大衛鮑伊的「Heroes」,在隧道中疾馳,珊在車子上站起,享受著風的吹拂,隧道象徵著是青春的迷惘與心境的黯淡,青春就是逆著風的方向,奔馳、激鬥,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步調,活出自我。
待片尾相同的場景在出現的時候,查理站了起來,他們駛離的是人生迷惘的階段,在更長而無止盡的道路上,活出生命的價值,壁花的人生固然孤獨,但他們找到了摯愛的朋友相互扶持,在愛裡受傷成長,能更珍視自己的情感,去尋找能相同對待與珍惜的對的人,即使是朵壁花那又如何?過去不再是羈絆,而是成長的基石,未來,無可限量。只要我們能夠擁抱自己,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管他世界看我們是瘋子還是裝飾的壁花,只要我們相信自己,就能綻出美的人生。
更多站內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