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s a storm coming.」這一句台詞出現在《蝙蝠俠:開戰時刻》,也出現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只是彼時是蝙蝠俠對著高登警官說,而這時,卻換成Selina Kyle來提醒布魯斯韋恩,彼時的風暴,抵抗了忍者大師及影武者集團的攻擊,反制了小丑的瘋狂行動,到如今卻捲土重來變成襲擊高譚市人民心中的風暴、製造蝙蝠俠軟弱脫逃的低潮。終於,到了諾蘭蝙蝠俠三部曲的完結篇,從第一集的恐懼,到《黑暗騎士》的混亂,第三集故事回到了蝙蝠俠本身,我們看到了蝙蝠俠,抑或我們說是布魯斯韋恩心中的轉折,從隱居不再與牽掛俗事,復出再次拯救高譚,卻被打到谷底,再次崛起,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崛起的故事,不僅僅是布魯斯韋恩面臨谷底重新站起的故事,更是蝙蝠俠精神站穩腳步發揚光大的故事,這樣的精神萌芽在每個人的心中,才是《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所要告訴我們的故事。
經過7年,我們經過了《蝙蝠俠:開戰時刻》、《黑暗騎士》,期間我們還看到了《頂尖對決》(The Prestige, 2006)和《全面啟動》(Inception, 2010),諾蘭的故事和影片用著繁複的手法、精雕細琢的細節和精彩的橋段設計,我們看到無數感動的畫面,找到很多討論的話題,蝙蝠俠三部曲的最終篇,諾蘭仍沒有失手,但是諾蘭這次選擇用較為保守的方法,回到故事的原點和本質,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回到本質,代表著故事的重心回到布魯斯韋恩身上,即使這一集仍出現了很多角色,但很高興看到布魯斯韋恩在心境轉折上被做了很多的鋪排和詮釋,不但讓布魯斯韋恩從退隱到體認城市仍需要它而出動,更讓布魯斯嘗到失敗的苦果,重重摔到谷底深淵(不管是精神上、實質身處的地方還是財力上都是如此),重新緊扣回到第一集所告訴布魯斯告訴觀眾的道理,「And why do we fall, Bruce? So we can learn to pick ourselves up.」。
在這一集中,可以看到經過混亂的如此華美的《黑暗騎士》之後,導演諾蘭有多想把故事拉回到最初的起點,也包括了反派角色的設定,還有一直以來想把高譚市毀滅的那些惡徒,再從這一些我們早已看過的反派使壞的原因,反覆的去辨證這個城市需要英雄,混亂之中人民需要一個安定的力量,在混亂再起的時候,再次的強調蝙蝠俠的重要性,不是布魯斯韋恩的身體和精力,而是他帶給人民的信仰與象徵。信仰一但在人民的心中擴展,人人都可以是蝙蝠俠,更不用提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在本片中的安排是有多麼實體化這個概念的角色設定。
不過關於這個角色,我始終覺得這是有某些外在因素牽制,而不是因為導演諾蘭想這樣做,早在開拍這三部曲之前,飾演蝙蝠俠的克斯汀貝爾曾經說過如果片中有羅賓出現,那他將拒演蝙蝠俠,導演也許諾這個要求,如今卻出現令人又驚又喜的伏筆,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我想可能跟製作公司已經開啟了正義聯盟的企畫有關,正義聯盟是DC漫畫最著名的聯盟,未來幾年將和Marvel漫畫一樣模式推出電影,然而諾蘭的蝙蝠俠畫下句點,原班人馬包括導演、男主角等等都不再繼續參與,有可能為了留一些後路給正義聯盟去走,才會留下關於羅賓的消息,不過未來新的系列出現,是否會延續這一段故事,還是未知數。
話題回到《黑暗騎士:黎明昇起》,除了回到本質,本集出現很多新面孔,最先要提的當然是安海瑟薇令人關注的出演貓女一角的事,先插個話,有很多人看完電影會問說貓女在哪哩,恩,貓女(Catwoman)的本名叫做Selina Kyle,和蝙蝠俠(Batman)本名叫做布魯斯韋恩是一樣的道理,但是不曉得為何,本片從頭至尾沒有出現貓女一詞,這是導演的堅持。話說回來,安海瑟薇這次的表現非常不錯,在前段使壞卻又故作可憐的地方真的非常心機,但卻心機的很可愛,要說性感,除了布料太多以外,前凸後翹腰又那麼細,打鬥起來又極其優雅,可以和蜜雪兒菲佛的版本相匹敵,唯獨劇情上貓女的戲分太少,可發揮的空間不多,究竟是布魯斯的敵人還是朋友著墨太少,轉折太快,失去原著亦敵亦友的神秘感,甚是可惜。
不過外傳導演諾蘭很喜歡貓女這個角色,他有意將貓女獨立出來拍外傳,而安海瑟薇也有意願和諾蘭再度合作,因此有可能我們還能再看到安海瑟薇版的貓女登上大銀幕,這真是件好事。說到這裡我突然想到,我一直覺得諾蘭蝙蝠俠三部曲的中文翻譯很棒很有深度,每一個句子都有經過雕琢,但是今天我看到貓女的第一句台詞「你要蝦丸嗎?」,我決定收回這個想法,是有誰會講蝦丸啦!很拗口又很滑稽耶!
再說到反派班恩,也許這一次班恩沒有像小丑來的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湯姆哈迪真的詮釋得太棒了,一站出來,整個空氣都凝結了,肅然起敬,而且對於班恩這個角色,可能也是因為戲分太少導致不夠空間發揮,想想《黑暗騎士》可是給足了小丑空間,一而再再而三的製造難題考驗蝙蝠俠和高譚市,但是《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卻是著眼布魯斯韋恩,但又一下子貓女,一下子班恩,一下子管家阿福,一下子瑪莉詠柯提拉,能給班恩獨當一面的空間大概只有開場那氣勢磅礡的出場橋段,和與蝙蝠俠PK的片段吧!
說到瑪莉詠柯提拉,我真的是對她很生氣,之前看她訪談,人家猜說她是不是演。。。。的。。(為了不劇透,只好馬賽克處理),明明就被猜到了,還說這是一個漫畫沒有的角色,害我真的被誤導了,看到最後真的很震驚的被導演這劇情的大逆轉給嚇到,也許很多人會說這個角色真的很怪,但是原著裡真的有這個角色,在漫畫裡她和布魯斯還有小孩呢,你說奇怪不奇怪,不過,電影中這樣設計真的是太令人不滿意了,到最後這個角色只是編劇的一個小棋子,用完就丟,一向注重這個環節的諾蘭這邊真的有點失常,奧斯卡影后還不好好運用,真是不妥。
說到劇本上的不OK,還包括最後蝙蝠俠的行動,認真想想這種行為早在《復仇者聯盟》裡鋼鐵人就用過了,不免覺得有些老梗,但是老梗歸老梗,薑還是老的辣,這一段我的情緒還是被牽動了好久好久,等到管家阿福抬頭望向觀眾那一幕,背景音樂一個激昂,我的淚腺口差一點就大崩盤。(其實我個人認為可能本來的結尾是管家阿福抬頭一望微笑點頭然後結束,是不是很符合《全面啟動》那種強而有力的結尾,可是就硬是插入了喬瑟夫高登李維在蝙蝠群中站起來的橋段,我真的認為羅賓的故事線是被電影公司要求的~)
說到配樂,我不是行家,但是Hans Zimmer真的很有一套,他幫諾蘭作的配樂很能連動影片牽繫觀眾情緒,光是前段聽到熟悉的蝙蝠俠主旋律,整個心就亢奮了起來,甚至還有點見到老朋友的感動,中段配合著deshay basara(the man rises的意思)的頌喊,看著影片,都有一種跟著崛起而熱血澎湃的感覺。
最後,真的要建議大家去看IMAX版本,這一次諾蘭用了IMAX攝影機拍了60分鐘的片段,是歷來IMAX橋段最久的一部電影,真的好多片段上下都被拉大填滿整個銀幕,那種震撼的感覺是不能用言語形容的,再對照一般的影廳,有些感動與震撼是感受不到的,如果有機會真的要看看IMAX版本。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不由分說,它是三部曲最完美的結束。
最後讓我們一起為柯羅納多州看電影受難的人們默哀。願Rest in peace。讓我們同聲譴責暴力,找回看電影最單純快樂的時光。
P.S.可以請媒體不要再以小丑稱呼那無恥又低級的兇手了嗎?他不值得和小丑畫上等號。
延伸閱讀:
《蝙蝠俠:開戰時刻》 http://allen201242002.pixnet.net/blog/post/91474425
《黑暗騎士》 http://allen201242002.pixnet.net/blog/post/91619545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特殊專題 http://allen201242002.pixnet.net/blog/post/9154906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