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lory to Ukraine, Glory to Heroes!”
2013年11月,寒冬籠罩烏克蘭,不只是天氣的凜冽,烏克蘭人民的心更為寒冷。時任烏克蘭總統的亞努科維奇在重新取得政權之後,親俄的他毫不掩飾他的立場偏好,和歐盟中止【自由貿易協議】,向俄國輸誠,這讓失業率高、官員貪污嚴重的烏克蘭是雪上加霜。於是人民走上街頭發聲,訴求可以再次與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並且讓悖離民心的亞努科維奇下臺,接受國際制裁。起先由學生發起罷課,他們聚集基輔的獨立廣場,以其獨立精神凝聚全民的心,沒想到因為政府授權軍力及警力開始使用暴力驅逐,抗議活動變成浴血街頭的騷亂。
街頭抗爭持續了93天,造成125人死亡,這場親歐盟示威運動最後使亞努科維奇下臺,雖然被俄國政治庇護,沒有接受國際制裁,烏克蘭境內也提早總統大選的時程,迎接新政府的來臨。這個事件的過程被俄國籍導演Evgeny Afineevsky透過鏡頭紀錄下來,拍成了紀錄片《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Winter on Fire: Ukraine's Fight for Freedom, 2015),並入圍了第88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雖然最後敗給了《艾美懷絲》,這部紀錄片已經釋放出它的影響力,本片可以透過Netflix觀賞。
『這些人原本對政治毫不關心。』
走上街頭需要勇氣,他們必須餐風露宿,起身對抗國家,電影裡的這句話給我們很不一樣的觀念,人們上街頭不一定是因為他們的政治立場和當局者不同,他們對政治毫無興趣,一如你我一樣,我們過我們的生活不會去看你的政治信仰是什麼(雖然有些犯罪者有黨證會很好過活,但那種人除外),必須放下自己的生活走上街頭,那真的表示人們感覺到未來受到威脅,沒有希望了,正如烏克蘭的這些人,他們好不容易盼到被歐洲國家懷抱的機會,這個美夢卻硬生生被總統截斷,甚至可能重新回到俄國的統治,生活已經不太容易還要回到夢魘裡,誰不感到失望沮喪。
『因為他們(學生)是如此純真,並相信自己的祖國。』
因此我們看到首先站出來的一定是學生,不是因為學生遊手好閒,更不是因為比較好被操弄的關係,而是他們最能感受到即將踏入的社會給不了他們安全感,感受不到未來的方向,於是挺身而出。他們涉世未深,誠心的相信只要願意發聲,需求就能被聽到,於是他們集合在廣場等待上位者重新歸返民意。只是發現裝睡的人叫不醒,而且還被裝睡的人偷踹一腳,開始派遣警力驅逐,那是極度的心寒,沒有未來,沒有希望,那麼他們也就沒什麼好顧忌的了。
『這讓人民憤怒,不單是因為時局艱難,他們也扼殺了孩子的未來。』
在這場抗爭之中,隨著參與的是來自各行各業的中壯年族群,電影中他們講了一句話相當感人:『任何人都不能傷害這個國家的孩子』,他們願意傾聽孩子們的需求,想到孩子們的未來被大人們扼殺,所以也站出來抵抗強權,這是人身為父母的天性,想想假設鄰居罵你的小孩醜,偷打了你的小孩,你會站在鄰居那邊一起打自己的小孩,罵他怎麼長這麼醜嗎?烏克蘭的人不會,他們站出來一起同仇敵愾,電影看到這裡,覺得一股哀愁湧上心頭,我們國家部分的人竟是會和鄰居罵自己家小孩的人。
『軍人開始打人,不是塑膠棍,而是鐵棍。』
紀錄片的時序繼續進行,烏克蘭的街頭出現了不忍卒睹的血色,原本是保家衛國的士兵在出賣國家的人指揮之下,毫不留情的毆打人民,原本是人民保母的警察,變成是人民殺手,一個國家變成如此境地,肇始人卻仍一意孤行,為求目的是什麼,不由分說。為求達到目的,於是下達命令讓別爾庫特部隊假冒添亂份子這個情節,看了痛心,卻也毫不意外,『不意外』這件事對一個自由民主國家的觀眾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但我們卻不知不覺地被培養了這個習慣。
『過去,我們的獨立似乎只存在紙上,但如今,許多人犧牲生命,讓獨立成為事實。』
2014年2月,示威抗議結束,百餘人的性命不僅換到了新總統的誕生(所以說選票很珍貴,不要浪費公民權利),更喚醒了人民對於國家的認同感,有認同感才能攜手同心對抗外侮還有任何不公不義的事情,去參與投入才能得到應該有的權利。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還在為所信仰的國家到底是什麼名義,他們的精神信仰該是什麼而爭吵時,人心無法凝聚,國家無法強盛。文章的最後,再次推薦這部受到奧斯卡提名的紀錄片,電影是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們看到臺灣以外的世界,那是我們新聞資訊難以接收到的世界,看到他們進而反省自身。
歡迎按讚加入【MOVIE BOULEVARD】FB粉絲團: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