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人類的大腦是一個很神奇而複雜的器官,科學家可以熟悉腦部皮質區域對於各種意識的支配,可以清楚知道神經傳導路徑的複雜網絡,卻很難搞的清楚意識、潛意識、記憶這些極抽像卻又是這麼栩栩如生出現在眼前的東西,於是,人們就會用著各種媒介來臆測腦部活動的各種可能,電影也運用這樣的未知變得更精采有趣,2000年《入侵腦細胞》探索了人類夢境與幻想,同年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就用了失憶為主題呈現了一場精采的緝凶過程,《記憶拼圖》也奠定了克里斯多夫諾蘭在影壇的定位,2002年朗霍華導演的《美麗境界》透過天才數學家的故事,探討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覺世界,2010年克里斯多夫諾蘭再度出擊,《全面啟動》更深刻討論了層層夢境與潛意識之間的奧妙連結,2013年名導演丹尼鮑伊則揉合了藝術、音樂和電影,探討了記憶和催眠之間的關連,開啟了一場王牌對王牌的竊畫行動,這部電影叫做《索命記憶》(Trance, 2013)。

1  

TRANCE:

Trance,意指精神狀態遊走到了另外一個境地,是活著的,但是失去明確的意識,簡而言之我們可以用恍惚、迷幻、出神來表示Trance這個英文單字。Trance亦可用來表示一種音樂的類型,中文稱作迷幻音樂,Trance Music在90年代早期從High-tech舞曲和Hardcore中被區分開來,樂曲風格融合了House、Techno和industrial music,但比較強調簡單而俐落的樂句反覆的出現在整首樂曲當中,並且注重每一個重拍所加強的Bass聲音,以4/4拍子為主,雖然是舞曲的風格,讓人聽了卻有催眠、出神而迷幻的效果,因此被稱作是Trance。電影名導丹尼鮑伊(Danny Boyle,《127小時》、《貧民百萬富翁》、《猜火車》)的新作品《索命記憶》(Trance, 2013),片如其名,融合了字意和音樂類型兩種意涵,有濃濃的迷幻風格。  

關於《索命記憶》這部電影,丹尼鮑伊在忙完了2012年倫敦奧運的典禮節目之後,便埋首於本片的後製,本片找來了《X戰警:第一戰》的詹姆士麥艾維、《黑天鵝》文森卡索、《煞不住》羅莎莉歐道森主演,連丹尼鮑伊本人都有在電影中尬上一角,本片是根據2001年同名電視電影改編重拍,配樂的部分則是找來和他有17年交情並合作過《猜火車》和倫敦奧運的英國電音樂團UNDERWORLD的主唱Rick Smith幫忙製作,描述一個關於偷畫、催眠和浪漫的愛情故事,你可能會問我,為什麼今天這篇文章的劇情簡介這麼簡潔俐落?原因是我個人認為如果你想要觀賞這部電影,那麼你在事前做越少的準備,得知越少的劇情跟內容這是最好的,你可以完全的投入電影的劇情中,跟著峰迴路轉的安排牽動你的思緒,就好像被丹尼鮑伊的攝影鏡頭催眠一樣,跟著經歷一場高潮迭起的偷天換日計畫。

2  

3  

以下開始有些許劇情提及,會影響您觀影時的驚喜與感受,請斟酌閱讀:

關於風格:

這部電影在台灣被形容成丹尼鮑伊的《全面啟動》,我是這麼覺得的,克里斯多夫諾蘭用著極為工整的敘事手法描繪了層層堆疊而複雜的夢中夢和潛意識樣貌,這樣已經讓人看得目眩神迷,用寫作文來比擬,克里斯多夫諾蘭就像是一個聰明慧黠的資優生,一段一段用著符合格式的起承轉合來帶領觀眾進入一層又一層的夢境,當然這就會是100分的作品,而丹尼鮑伊的《索命記憶》則是大師手筆,因為太深諳電影,太了解畫面、音樂、故事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因此信手拈來便是一部佳作,他明白這些寫作的公式,因此他更能打破公式進行重組,再創一個具有自我風格卻又有強烈娛樂效果的電影型態,電影中不同於《全面啟動》的層層分明,已經打破現實與夢境之間的關聯,而在似實若虛的交錯發展中,如同把觀眾一起帶入催眠的迷幻現象,在最後的精彩高潮處,再一個彈指聲把所有關鍵鋪張在觀眾面前,恍若大夢初醒,一切了然於眼前,大呼過癮。

除了在劇情上緊扣著催眠、迷幻,然後乍然清醒的架構,在一段一段的發展之間,也好像TRANCE MUSIC的型態,很多簡單但卻關鍵的畫面或是小物件會重複出現,但每次的出現都具有它的效果,讓故事變得更迷幻,抑或是讓劇情慢慢步向真相大白之路,而卻又在某些關鍵之處急踩剎車,就像迷幻音樂強調重拍頓點的感覺,加重如同BASS般撼動觀眾心理的力量,於是,觀眾能夠一起體會如同電影主角的歷程,被精緻的畫面給催眠,然後在故事中一起挖掘真相,最後像清醒般看透一切。電影中的畫面也是非常切合主題,丹尼鮑伊的每個鏡頭都非常講究,像是主角幻想著坐在小車裡馳騁而過鄉村柔和陽光映照下的小路,如夢似幻,還有在一場詹姆斯麥艾維與羅莎莉歐道森在陽台對談的戲中,透過鏡子映照兩個人的樣貌,充滿藝術也配合劇情需要的夢境感,而我最喜歡的場景,是詹姆士麥艾維被催眠後進入了一個充滿畫作的地方,這個場景是廊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這是瑞士裔法國建築師柯比意的重要設計作品,這座教堂的設計風格拋開了固有的標準設計原則,還有那些零碎的方正、角度思考,取而代之的是融入自然的一氣呵成感,加上牆上大大小小的窗,除了採光作用,更有夢幻的效果,在這裡取景,丹尼鮑伊更加強的這部電影的創作理念,並讓畫面說出更多的話語。

4  

5  

關於演員:

這部電影在選角方面也非常適合,以往總是以正面形象出現在大銀幕上的詹姆士麥艾維,這次詮釋這個亦正亦邪的角色,在起初無辜而迷惘的形象備人憐惜,最後改頭換面開始使壞,那個張力非常的巨大,壞的帥氣也迷人,而具有濃厚法式風味的文森卡索,詮釋這種浪漫卻又有點痞樣的壞男人,似乎有點像是在演自己,雖然感覺這個角色由他來演沒有什麼新鮮感,但是演出的氣勢和鋒頭很健,絲毫沒有在詹姆士麥艾維戲分多又搶眼的演出中失去味道和力度,而羅莎莉歐道森,我愛死她的演出了,她的聲音柔和迷人,每一個催眠時的聲音演出,極具有撫慰的能力,性感而稱職。於是這三個人融合著這麼精妙的畫面、音樂,這真的是一部精彩而不可錯過的電影。

6  

電影中的藝術:

關於電影中的藝術,一開場充滿巴洛克式的畫作「加利利海風暴」,是林布蘭在1633年完成的畫作,卻在1990年遺失,現今下落仍舊不明,出現在電影中就好像再上一層迷幻的色彩,如同你現在看到的故事是超脫於現實之外的平行時空,當然這個畫作也很有趣,電影中告訴我們畫裡可以看到林布蘭自己,但他為何出現在深陷加利利海風暴的小船上?就好像作夢一樣,當我們在作夢的時候,我們經常跳脫主觀的視野用第三人稱來觀看自己在做什麼事情,而夢中的事情經常都是不可思議的,透過這幅畫作,主角經歷的這些事情,就好像是經歷一場夢一樣,再回想一開場詹姆士麥艾維彷彿看著觀眾的旁白,卻又這麼像是跳脫主觀視野,在對自己述說著一件故事,是夢境?還是現實?摸不清分野,也或許,透過這幅畫作,導演想要暗示我們的是,接下來的故事詹姆士麥艾維這個角色深陷事件其中卻不知他自己做了什麼的迷茫,而這幅畫的遺失,也和劇情裡的竊畫相映成趣。而另外一幅畫作,也是整部電影的核心,1798年歌雅所畫的「空中的女巫」,則和整個故事劇情相映成趣,畫作上面三名女巫壓制著一名女巫,看起來好像是他們內鬨,但仔細看看下面那一個偷偷摸摸披著白色大衣的女巫,很有可能的是這個白衣女巫支配了上面四名女巫,仔細數數電影裡主要的角色人數,才發現導演的用心更延伸到了畫作上,如此劇中人物和畫裡人物的關聯也自然明瞭。

e-1

(上圖)歌雅的「空中的女巫」

e-2

(上圖)林布蘭的「加利利海風暴」,圖中央拉著繩索拉著帽子的那位即是林布蘭畫他自己。 

劇情延伸聯想:

電影中描述記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我都是曾做過事情的總和,會隨著記憶不斷修正」,句中的催眠治療師是這樣說的,我很喜歡這句話,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都會經歷過大大小小的事件,有些事件刻骨銘心,有些事件驚天動地,最後都成了記憶,大腦會在這些記憶當中,尋找適合的留下,不適者遺忘,藉由這些發生過的事情,來改變我們做人的方式、態度,我們都很習慣說「我忘了。」,其實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忘記,為什麼會忘記,就是在我們不斷修正自己的過程提醒自己記得要去忘記,強迫著自己忘記悲痛、忘記遺憾、忘記已經無法改變的定局、忘記不重要的碎事,讓我們得以更好更符合社會化的活著,無論我們是在有意或是無意的情況下忘記,我想大腦所做出的決定,對我們來說應該都是一次成長的過程。

8  

「沒有藝術品,值得犧牲性命」,這是一句很諷刺的話,我們的生命都是一件又一件的藝術品,值得我們自己竭盡全力、燃燒精力,揮灑上更多色彩和圖樣,豈能不為成就以自己為名的藝術品犧牲?如果只是苟活,那麼生命沒有意義,也無法成就成為藝術品。以上是我在觀賞完電影後的想法,簡而言之,就如同我在文章一開始沒多久的地方提醒大家的,觀賞這部電影之前,不要帶太多的想法進場,不需要去理解他要演什麼,也不需要熟諳導演的風格,更不需要去看大家對於這部電影的討論(當然你還沒看這部電影,卻閱讀到了這裡,我會覺得你失去了看這部電影部分的驚喜),《索命記憶》絕對是一部大師揮毫下完美的鉅作,無論是畫面、風格、劇情安排,抑或是音樂搭配上,都是極致的觀影體驗。說到了音樂,最後我要在這裡介紹這首配樂「Bring it to me」,雖然這部電影的每個音樂都配得恰到好處,分秒不差,但這一首特別具有影響力和記憶點,不但在劇中搭配最後高潮的真相大白橋段,隨著一幕一幕揚起的波瀾,樂曲的編制也慢慢堆疊出情緒,越來越高昂,到最後得到一種舒坦的爽快,建議在觀賞的時候可以仔細去體會那種感覺。

 

7  

9  

本文同步刊登於開眼e周報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癮評倫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