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是在藤井樹的文字裡長大的,在他的文筆之下,總是能感覺到細膩的人物情感與流動,還有喜中帶悲、甜中微酸的戀愛滋味與生活感觸,在聽到藤井樹要跨行當導演執導他最被期待改編成電影的小說【六弄咖啡館】時,我真的是滿心澎湃(雖然我最喜歡的是【B棟11樓】)。《六弄咖啡館》(At Cafe 6, 2016)找來了中國新生代小生董子健、香港演員顏卓靈、台灣演員林柏宏擔綱演出,而演技派的戴立忍以及張榕容則在片中客串,為電影增色不少。電影主題曲一向是台灣電影的另一個重點,為本片獻唱的是曾和藤井樹合作過“當冬夜漸暖”這首歌曲的天后孫燕姿,新單曲“半句再見”為電影留下無限餘韻。

 
 

本文以下開始會有劇情提及,請尚未觀賞電影的朋友斟酌閱讀,當然,想知道到底該不該去電影院看的朋友,聽我一句,就去吧!

 
啊,如果你是因為覺得某位本名有疊字,綽號叫弊弊的演員會影響你觀影,個人是認為還好,她的演出時間蠻少的,而且角色不太重要(其實就跟小說差不多啦)。忽視她,這部電影還是很好看的。
 
 
演員的部分是不太需要擔心的,雖然有中國和香港演員的參與,口音上聽來有點無法融入台灣生活的感覺,但對我來說影響不大,而且感受的出來董子健和顏卓靈兩人努力去除口音的嘗試。董子健算是中國大陸最會演的新生代演員,2013年演出《青春派》入圍第50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雖然最後敗給了《志氣》的郭書瑤,但是短短兩年的時間,2015年以《德蘭》入圍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更演出了《山河故人》、《捉妖記》以及《少年巴比倫》等一樣都是入圍金馬獎的作品,更厲害的是,後兩部作品他都是出品人。香港演員顏卓靈也同樣厲害,2012年以《大追捕》一片嶄露頭角,隨即在2013年,以《狂舞派》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雖然她現在跟白只在一起了,但我還是很喜歡她。看他們兩個演員對戲,是可以很放心、很投入的。
 
 
我特別喜歡董子健飾演的關閔綠和顏卓靈飾演的李心蕊的兩場對戲,一場是兩人在咖啡店對坐談判的橋段,其實我有想過,藤井樹略帶辭藻的文字變成電影台詞不曉得會不會聽來怪異,但是在這兩位演員感覺好像真的談過戀愛最後破裂的詮釋下,這一場戲裡那些關於『在與不在』的台詞,自然而充滿情感,字字刺進心坎裡,那是談過遠距離戀愛的人絕對心頭會為之酸澀的共鳴,換做是其他演員,我無法保證是不是能有類似的感覺。另一場戲是兩人坐在海邊觀賞煙火的橋段,在經歷過種種事情之後,兩人談起往昔種種,話語聽來有一種淡然,卻又止不住內心回溫重新沸騰的澎湃,用假裝堅強的表情掩飾,卻將脆弱與渴望表露於汪汪的淚眼,情感詮釋細膩。
 
 
當然,如果只是這兩位演員和這兩個角色的話,《六弄咖啡館》這部電影就會只是一部有著青春少男少女初戀的故事,但是重要的是,這個故事裡還多了一個人物-蕭柏智,由台灣演員林柏宏飾演,我其實一直很喜歡看他演戲,只可惜他一直沒能接到可以全然發揮的角色(例如《甜蜜殺機》)和表現好的電影(例如《極光之愛》),直到這一個角色,我們才看到了他活潑狂放甚至有點不計形象的一面,這是和以往不同的展現,就好像小說裡那個蕭柏智躍然紙上,和小綠有兄弟般的北爛,也有該正經時正經的建言與兩肋插刀的義氣,如果沒有這個角色穿針引線的效果(以及林柏宏驚喜的表現),這部電影肯定會少了不少味道。
 
 
可能會不少人覺得《六弄咖啡館》和這幾年台灣電影出現的類型差不多,但是個人覺得《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跟《我的少女時代》主題是回顧戀愛(初戀)裡的酸甜苦澀與遺憾,還有對於舊時光的緬懷,而《六弄咖啡館》雖然也有這類相仿的內容,但是校園生活與那些歡樂喧囂的回憶只是部分,電影多出來的,是和觀眾談談愛情裡男女雙方的成長與磨合,並涉及到遠距離戀愛的話題。而遠距離戀愛跟成長這些內容,剛好不偏不倚地戳中了我的點,加上《六弄咖啡館》的悲劇本質,我從電影中段開始祈禱拜託不要跟小說一樣,然後後段開始落淚,到唱完主題曲了還是沒辦法停住哭泣。電影不只是緬懷青春那些回不去的快樂和逝去的愛情,更有藤井樹在小說裡擁有的那種細膩筆觸,對愛情精闢的剖析與叩問,把情感勾勒得恰到好處。
 
 
遠距離戀愛對不少戀人來說都是一種考驗但也是一趟必經之路,彷彿是老天給了緣分,卻刻意不給太多似的,我們只能在遠距離的這個事實裡,盡量爭取減少距離的辦法,於是我們都有過像小綠這樣一下班或是一下課就坐上最快速到達彼方的交通工具,儘管那需要花上不少的生活費,為了見他一面也心甘情願不足惜。我們也都有過想盡辦法要抵達他的身邊,只為了參與他生活的某些重點時刻,也有過在他不開心或是害怕的時候,試圖用安慰來彌補無法克服的那該死的現實。遠距離戀愛有個好處,每一次的見面都像是剛在一起一樣的親密與熱情,一種小別勝新婚的感覺。
 
 
但是說真的那壞處還不少呢。尤其是像電影裡演到的,李心蕊(電影沒把小說裡很好笑的李艸演出來有點可惜)夜歸時遇到了壞人搶走錢包(本來以為是被怎麼了,可能是我《1989一念間》看太多了),哭著打電話告訴小綠,小綠好不容易到了,關心她有沒有怎樣,有沒有報警,可是遠距離戀愛就是這樣,當你真的可以親自面對面地關懷到你心愛的那個人,往往讓她在意的事情已經淡了過去了,已經過了幾天時間。隔了一個距離,也產生了無可避免的時差,於是當對方在改變的時候,你會因為看不到、感受不到她的轉變,等到你意識到她改變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太遲了,小綠就是這樣。
 
 
不過,在戀愛裡的失敗並不能都怪罪在距離或是時間等等外部因素上。我們很常說女人來自金星,男人來自火星,男孩和女孩所想的往往都是不一樣的事情或是層面,而心思成長的速度好像也是不一樣的。在這一個以男孩角度闡述的電影裡頭,我們和小綠一樣納悶,為什麼李心蕊在到了台北念書之後,她所發生的改變會如此多呢?但如果試著從李心蕊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在那個夜歸事件之後,她所期待的是小綠什麼都不說的陪伴,或許是一句別怕,抑或是一個擁抱都好,可是小綠卻想到的是一個實際的行動,男女思考的層面不同,也忘了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在那個西雅圖事件裡頭,李心蕊執意要小綠陪她去西雅圖看起來有點任性,但無非是想要在她完成夢想的過程有他的陪伴,即使最後沒能達成去西雅圖的夢想,至少她看見了小綠的努力,那是愛她的證明,可是小綠一開始就拒絕努力,女孩成長了想要更高更遠的視野,也希望男孩一起成長,可是男孩拒絕成長。
 
 
李心蕊用手機傳出簡訊,簡單的三個字『你不在』,其實是蠻傷人,蠻令人難過的。就像小綠後來的那一句自白說的一樣:『她需要的其實只是我在,而我以為我一直在。只是我以為…』,男孩喜歡悶在自己的世界裡談戀愛,也因為天性的關係,成長的速度較女孩慢,當然不只是生理,更是心理成長的速度,有的男孩即便到了成年,依舊是那股孩子氣,但是女孩已經準備好為自己的將來打算。無可厚非地一場戀愛的死去,不只是距離因素,更是個人因素。我一直很喜歡電影的那句話:『愛不會因為遠距離而脆弱,人才會。』這個遠距離,我想不只是分隔兩地的遠距離,更是心裡想法的距離。而人不就是這樣嗎?在一場戀愛裡扼殺了天真與單純,賠上了青春,搭上成長的列車。
 
 
『人長大了,就會改變;而你..好像忘了長大了。』
 
男孩拒絕成長,於是他把他的靈魂永遠停留在青春裡,對曾經所愛的那一個人效忠,於是有了一家咖啡館的誕生,就像那首經典歌曲“天天想你”所唱的,把他所有的愛留給了她。這家咖啡店不賣太甜的卡布奇諾,女孩不喜歡太甜的卡布奇諾,太甜會掩蓋咖啡原本的味道。我在想,就像太甜的戀愛會蓋住現實的問題一樣,讓人忘記要努力去克服吧。不過,小綠的選擇並不是最好的,他雖然在生活中面對不少死胡同,但是他忘記了他有一個能夠為他解決問題的朋友-蕭柏智,他可以把困難向他傾訴,我相信好兄弟就是這樣,即使爭吵了,也會義氣相挺,即使沒有解決辦法,也會一起消除憂愁。『人生的難關,不是放棄生命就會通過了。』我想,還是得強調一下書裡的這一句。
 
 
大致上來說,藤井樹的導演處女作中規中矩,剪接流暢,偶有如詩意般的畫面,襯托他如詩意般的句子,醞釀一個美麗但是令人心碎的故事。不過,我個人則是認為有幾個部分是還可以再加強或是有點失望的部分。戴立忍和張榕容的戲份可以再多一點,可以穿插在故事裡多一些,或許可以減少後面那段從回憶接到現在的突兀感。不過這個突兀感在兩人的精湛演技之下,我可以忽視,不得不說,戴立忍把那個兄弟之間的思念演得非常動人,最後那個舞跳得瀟灑,卻讓人動容。另外,我也覺得沒把『六弄』在小說裡的含義搬到大銀幕上有點可惜,如果引用了小綠的『第六弄』自白,或許,他的動機就又更為清楚好懂(但第一弄在電影裡沒有清楚的演出來,要解釋六弄,可能要稍微再更動劇情敘述吧)
 
arrow
arrow

    癮評倫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