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聊第二集之前,讓咱們先來回顧一下第一集這部算是影史怪例的電影。

迪士尼的《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 2010)找來了導演提姆波頓配上他的好搭檔強尼戴普,這個組合在當時可說是演什麼都能轟動全球,尤其是《巧克力冒險工廠》、《地獄新娘》等片的成功,讓他們兩位第七次的合作是多麼讓人引頸企盼。再加上前一年年底,票房巨獸《阿凡達》成功介紹3D技術給全球觀眾,迪士尼趁勝追擊,讓本來不是3D拍攝的《魔境夢遊》進行3D轉換後製,抓住觀眾嚐鮮的心理,於是這部片在票房上的成功並非巧合。當然,《魔境夢遊》的成功也促使了迪士尼開啟了後續一部又一部經典動畫真人版的計畫。(不過《魔境夢遊》算是經典動畫的續作,而不是真人版本,故事從19歲的愛麗絲說起。)



的確,在提姆波頓的執導之下,這個家喻戶曉的仙境有了新鮮的、華麗的、詭譎的視覺效果與氛圍,仙境裡的人物有了提姆波頓式的瘋狂,但瘋狂之中有著邏輯與脈絡可循,提供愛麗絲這個人物一個成長的空間。現實世界維多利亞時代的雍容華貴卻帶有被拘束的風格與仙境裡狂放不羈的顏色衝突出了兩個不同的思維,即使沒有那個其實不怎麼樣的後製3D,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劇組在呈現兩個國度之間的用心。



仔細分析魔境裡的色彩與圖像使用,其實可以發現編劇疏於鋪陳的通通都在圖像上面。一如頭最大的紅心皇后,身上的鮮紅和偏愛的愛心圖騰都展現出了她熱愛這個世界的本質,但是這個世界卻因為她的頭大而嘲笑她,所以她藏起善良,嚴以待人,讓這個國度裡要親近她的人都得展示出他們假裝出來的缺陷。白皇后,對比的來說,一身的純白完美的似乎沒有瑕疵,就連身形比例、造型都是正常的,但是這樣的白卻是偽裝一切行為瑕疵的做作,不過在電影裡這樣的做作沒有傷害到什麼人,也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頂多看了討厭罷了。



愛麗絲在這部電影裡的設計也相當有趣,她在現實世界裡是一個相信不可能的女孩,卻受到禮教與傳統的束縛,在世人的眼光裡,他們看不見愛麗絲所看見的,於是把愛麗絲歸類於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幻想的怪女孩。於是她來到了魔境,這裡有奇裝異服的人們還有會說話的動物,和喜好幻想相信不可能的愛麗絲正好同為一類,魔境的人需要愛麗絲幫他們剷除惡龍打倒紅后,無形中愛麗絲也需要著他們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給她信心,繼續做這個世界不一樣的人類。所以,當她回到現實世界,回到大航海時代,自然而然地她當起了船長,實踐不可能的可能。



當然,身為觀眾都會希望除了視覺效果以外,觀賞到的電影情節安排與製作方面都是用心的,對我來說,自然而然會希望《魔境夢遊》會有如《大智若魚》或是《斷頭谷》這樣的水準,只可惜,提姆波頓和迪士尼之間的溝通可能失了衡,沒能拿捏好劇情的深度,也沒能掌握好這部電影呈現的格局與氣度。所以我們看到紅白皇后交戰與愛麗絲屠龍的關鍵對決,如同在大量的視覺特效底下辦一場家家酒,如南柯一夢般的快速,或是說草率。更不用提那個從愛麗絲一到魔境就開始提的帽客舞蹈,說什麼帽客開心的時候會狂舞,結果害觀眾期待到最後,得到的只是一場用特效粗製濫造的人體扭曲秀,難怪會遭人唾棄。



假設《魔境夢遊》的這個案子不是在迪士尼的手上企劃(或者是晚幾年登場),假設提姆波頓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讓他不管觀眾族群的限制或是分級制度的商業考量,不曉得會不會比現在所看到的成果來的精彩,場面和規格更浩大,劇情也不會那麼好猜或是太兒童化,這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的是,無論是演員強尼戴普、蜜雅娃絲柯思卡、海倫娜寶漢卡特、安海瑟薇,還是場景、特效、配樂、主題曲等環節,都有其水準,撐起了這部電影的可看度。如果劇情故事也能跟上那個層次,不知該有多好。


arrow
arrow

    癮評倫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