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賽斯羅根偕同我的女神蘿絲拜恩(我猜有大部份是為了趁機吃豆腐)演出了限制級喜劇《惡鄰纏身》,透過兄弟會柴克艾弗隆、戴夫法蘭柯與這對新婚夫妻的戰爭,上演一場又一場沒有尺度限制的誇張情節呈現出年輕世代與為人父母之間的思維邏輯,兩造之間的價值觀產生衝擊,妙趣橫生。如今,原班人馬再度回歸,加入《第五毀滅》克蘿伊摩蕾茲、《死路十條》賽琳娜戈梅茲等人,帶來續集《惡鄰纏身2》(Neighbors: Sorority Rising, 2016)繼續笑翻全世界。



可是對我來說,《惡鄰纏身2》是差強人意的續集,大概就像是《醉後大丈夫2》或是《老闆不是人2》這幾部喜劇片的續集一樣,換個人、換個地點,但是發生的事情完全如法炮製,換湯不換藥。想當初《醉後大丈夫2》從拉斯維加斯換到泰國,可是整體起承轉合還是一模一樣,同樣的癥結點這次也發生在《惡鄰纏身2》,從兄弟會變成了姐妹會,本來以為女生玩起來應該更瘋狂、更有策略,各個都是智慧型之類的高智商對決,結果沒有,不僅落入第一集的舊軌道,甚至還比第一集的戰火來的和緩。



這一集由克蘿伊摩蕾茲領軍卡芭紐姐妹會,完全沒有柴克艾弗隆第一集那時擁有高度侵略性,這個姐妹會不但沒有怎麼去賽斯羅根夫妻家做什麼破壞,而且還很努力的為了延續姐妹會而努力想賺錢的方法(雖然都不是什麼正規的賺錢之道),對比之下,賽斯夫妻就好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般的主動出擊找麻煩,讓這對主角在這樣的劇情裡看起來少了一種被害人的可憐感,多了自找麻煩的活該。有一種隔壁鄰居養了一隻狗,狗也沒對你幹嘛,但是你路過的時候就是偏要踢那隻狗一下,結果被狗反咬一口的感覺,是的,這一集的故事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



電影裡克蘿伊摩蕾茲高舉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旗幟,可是整體劇本看起來並沒有在這個議題上多做努力,反而在角色的個性設計上,落入性別刻板印象的窠臼,深深地陷入。舉個例子來說,克蘿伊摩蕾茲飾演的雪碧看起來很像是新時代自立自主的女性,可是隨著電影的演進,我們發現雪碧是個沒有任何生活經驗,無法獨立,不是那種會好好照顧自己的女孩兒,她經營了姐妹會卻必須依靠柴克艾弗隆飾演的泰迪這個男性角色支援才得以延續,甚至在趕走泰迪之後,還是沿用泰迪的建議與規範,女孩一定要靠男孩才能生活嗎?我不覺得這是在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基調裡應該出現的安排。



說到柴克艾弗隆飾演的泰迪,我覺得第一集給他的安排是一個很好的結束,是一個可以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的男人,但是到了第二集,泰迪卻因為一點小事被喚醒了屁孩的特質,結果整部電影泰迪看起來就是一個明明就已經是成熟的年紀了,卻始終長不大的嬰兒,耍著無以名狀的任性,然後突然之間又鬧脾氣倒戈到另外一個陣營,搖擺不定的安排十分膚淺。甚至加深了一般人對男生長不大的刻板印象。柴克艾弗隆不想被鉗制在固定的戲路裡,可是他轉型之後一直在演脫衣秀肌肉玩性大發的青少年,實在看不出來他這樣的轉型除了衣服以外,跟《歌舞青春》那時有什麼異處。



電影所幸編劇在玩過頭之際,適時的讓蘿絲拜恩媽媽的角色說出了一些話,才勒住了差一點脫韁的劇情野馬。蘿絲拜恩飾演的媽媽凱莉雖然從頭到尾一直被老公牽著鼻子走,但是到了劇情關鍵的轉折點,凱莉透過她自己是女性的觀點,開導並指引了雪碧,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不要為了現實或是眾人的目光折衷了自己獨特的觀點與生活的目標,我覺得做為一個媽媽,或許在有了小孩之後得到這樣的啟發,雖然電影沒有演得如此詳細,卻是蠻感動人,蠻有力道的。隨後,賽斯羅根的角色也因為自己有了女兒,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電影劇情開啟了兩個世代的和解,雖然過程混亂老套,但收尾卻是收得漂亮,結局也不是為了續集鋪梗而預留開放空間的那種,算是眾多差強人意中的滿意點。



笑點依舊是非常有殺傷力,雖然第一集讓我捧腹大笑的那種限制級笑點這一集不復見,但是我很喜歡演員們看起來很自然卻笑點狂發的橋段,例如妝點得像探險活寶裡泡泡公主的按摩棒、眾多辣妹撲在車上,蘿絲拜恩往她們噴水的橋段,還有他們在努力的拼出姐妹會(Sorority)這個單字時的樣子,蘿絲拜恩一種妙麗般的姿態傲視男演員們,結果越講越沒有信心的樣子,實在深得我心,還有一段蘿絲拜恩問她女兒是不是看到想像朋友,根本惡搞她的代表作《陰兒房》讓我直接笑慘,雖然蘿絲拜恩很破壞形象的演出這種喜劇電影,卻加深了她在我心中女神的地位,怎麼這樣子呢?她的獨特魅力吧我想。


arrow
arrow

    癮評倫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