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jpg  

棒球電影層出不窮,可說是最常被搬上大銀幕的運動項目,不用細數全球影壇有多少棒球電影,光是在台灣就有《天后之戰》、《球來就打》、《球愛天空》等片與棒球相關,也許是因為棒球對於台灣人來說已經遠超過一種運動休閒,而是一種民族精神,這種精神能夠凝聚或許平常看似紛亂的數百萬顆心,棒球,不管你會不會打,它都是如此的重要,於是這部電影《KANO》的出現,似乎不太意外,令人意外的是,這部電影不管是在演員、劇本、道具、場景各方面的執行力和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水準之高,讓人能夠在對於國片水準參差不齊的現代能夠看到一個未來的指標,一個希望,甚至在看完電影之後能夠不後悔花錢進場,這是相當令人開心的。

1.jpg  

《KANO》是馬志翔、魏德聖導演電影(其實不太曉得原本只有馬志翔掛名導演,為什麼後來連魏德聖都出現在演職員名單中導演一欄),更由魏德聖、黃志明擔任監製。演員是一群試鏡後拔擢出來的新秀,並由《隱劍鬼爪》日本影帝永瀨正敏貫穿全場,《浪人47》日本演員伊川東吾、《仁醫》大澤隆夫也參與演出,描述時值日本統治的1931年,一支默默無聞的嘉農棒球隊,如何從場場皆輸的狀況如同浴火重生般打進日本甲子園,改編自真實故事,並結合1930年日本技師八田與一指導完成嘉南大圳的故事,電影情感真摯而感人,宛如聽說書人用最誠懇的語氣述說一個故事般,純然無華,卻打動人心。

3.jpg  

打動人心的點有很多,拍出棒球比賽的精神便是其一,看過許多棒球電影,說真的,能透過「演出」棒球比賽,傳遞真實棒球比賽中緊張的氛圍,感到捏把冷汗,甚至進一步讓人有為之精神振奮的電影還真的不多,《KANO》一片中的比賽可真多,從地區性的打到甲子園,從初賽打到決賽,從第一局打到第九局下半,滿滿的都是棒球比賽,但是呢,每一次的棒球比賽都可以看到它們出現的必要性,展現出嘉農這支球隊從弱不禁風、萌出勝利的綠芽,到茁壯成蔭,循序漸進,也擔起了推進故事的重要角色,每一場球賽都代表著嘉農棒球隊的成長,同時也並沒有因為是故事重心而特別只演出嘉農棒球隊的部分。

4.jpg  

歷史是這部電影很重要的部分,歷史,因為是過去,我們得以從中借鏡,相信在拍攝這電影的時候,也是本著這樣的理想。從《KANO》這樣的一個故事,這樣的一段歷史當中,除了看到堪稱國球的棒球帶給人們的向心力(尤其是看到一群人不分士農工商的圍在一起聽著轉播,那真是感人,而且這種凝聚力是跨越時代的)之外,我們更可以感受到台灣人不屈不撓的草根性,電影中,務農子弟因為興趣組成的一支棒球隊,即使在眾人不看好的情況下,還是不分晝夜風雨的練球,不管再如何辛苦,看到夢想就有往前的動力,這不就是台灣人的縮影嗎?我們各自在生活的崗位上努力,卻不忘了有一天能夠實現夢想的機會,甚至有人能夠因為夢想揚名國際,有人能夠改變世界,這就是台灣人,來自一個小島的力量。也許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句「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能夠如此的引起共鳴。

6.jpg  

而在看見台灣的同時,導演和編劇很大膽的要大家也學會包容,不但是用了日本語做為主要溝通語言(事實上在日據時代官方語也是日語),加入了台灣原有的台語、客語等,看見多元文化的並立,也學習包容,如同KANO這支棒球隊一樣,日本人會防守、漢人擅打擊、原住民跑得快,結合眾人的力量便是所向無敵,唯有打開心房的接納不同族群,找到共識,才有成功的契機。或許是要增加戲劇的張力吧,劇本刻意的將1930年嘉南大圳的落成改為1931年與KANO打進甲子園同一時期,但在批評竄改歷史之前,何不先想想是否有其用意?尤其這部電影還請來了歷史顧問,加入嘉南大圳的故事,移動時間安排不可能沒有意義。

5.jpg  

而我想,就正是如上面所提到的,看見多元文化的並立,並學習包容的能力,嘉南大圳,是一個由日本人的技術為首,台灣與日本人共同付出勞力所完成的一個工程巨作,如果沒有多方面的配合,如何能夠成為東南亞第一大的工程,又如何能將水源源不絕的送進乾涸的圳溝,而農民又怎能種出嫩綠的新苗?嘉農棒球隊沒有多個種族之間的優點結合,怎能跨出台灣,進入甲子園發光發熱?雖然這件事和嘉農棒球隊相隔了一年,誠如上述不是同一年同一時間發生,但這樣的做法,加深了故事在觀眾心中的印象,也加強了戲劇效果,相輔相成,那麼這樣的物換星移,我也能夠欣然接受。說實話,看到嘉南大圳的水奔騰流瀉的那一剎那,和嘉農贏得全島冠軍打進甲子園,這兩個橋段是同樣的感人,眼眶泛著熱淚(相信也不少人哭了吧)。

7.jpg  

從嘉農棒球隊看到嘉南大圳,從嘉南大圳在看回球隊,除了多族群的相互合作,嘉南大圳在電影中也有一個預示的作用,正如嘉南大圳把嘉南平原的春雨累積起來,成為一條不枯涸的大川,灌溉農民賴以為生的稻田,近藤教練就是嘉南大圳,將一個程度零散的球隊整頓起來,並且慧眼識英雄的培養出一個能夠站在投手丘上努力不懈的球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忍耐著傷痛激勵其他球員,連結團隊的向心力,不也就是大圳一般的偉大。飄在天空的雨滴,它就是只是雨滴,紛亂飄落在土壤隨之乾涸,但若有個大圳集結起來,力量就是無限大。也因此我特別喜歡一幕吳明捷上課聽到嘉南大圳,把手伸出去接雨的一段,充滿意象,也充滿力量。

8.jpg  

《KANO》雖然仍不免有一些缺點,例如特效的部分(雖然培植學生製作特效這點很值得敬佩)還有依然犯著導演無法割捨掉一些較為零碎橋段的通病等,但是看到台灣電影能夠在劇情的部分有如此高的完成度,在場景的重現(尤其是將嘉義古街道重建,並展現噴水池從無到有)也能如此逼真,演員不光是功力深厚的演技派明星,連新秀也能演得出層次(尤其甚愛主角曹佑寧,演的內斂,情感卻奔放,雖然生澀,卻不致讓觀眾出戲),從各個層面來說,台灣電影可以有這般的水準,除了進電影院支持,也對台灣電影的未來有更深更遠更廣的期待。

9.jpg  

arrow
arrow

    癮評倫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